靈活的空間布局
現代木結構住宅本身的重量很輕,再加上木梁很好的受力性和設計時充分注意到重量的分散,設計時,基本上是樓面與大梁混為一體的結構。
所以,在美制木結構住宅的結構部分基本沒有在磚混結構體系里時常出現的單獨挑出的大梁這種結構現象。這就使得木制木結構住在在設計時能充分根據住宅使用的“方便性最大化”的要求,來對平面布置進行隨意的空間分配調整,幾乎可任意分割空間、布設墻體,而不像磚混結構那樣受大梁承載的限制。因此,美制木結構住宅可以說是空間布局最靈活的住宅體系。
環保
木材是唯一可再生的主要建筑材料,在能耗、溫室氣體、空氣和水污染以及生態資源開采方面,木結構的環保性遠優于磚混結構和鋼結構,是公認的綠色建筑 。木材拆裝后還能回收利用,不會造成污染 。
節能
木結構的墻體和屋架體系由木質規格材、木基結構覆面板和保溫棉等組成,測試結果表明,
1.150mm厚的木結構墻體,其保溫能力相當于610mm厚的磚墻,木結構建筑相對混凝土結構,可節能50%---70%。
2.在同等面積、同等厚度的前提下,如果磚混結構的房屋平均每天消耗10度點,
那么,木結構房屋每天僅耗電3。8度左右。
結構穩定性高
木材相對其它材料有極強的韌性,加上面板結構體系,使其對于沖擊荷載及周期性疲勞破壞有很強的抵抗力,具有最佳的抗震性,木結構在各種極端的符合條件下,均表現出優異的穩定性和結構的完整性,1995年的日本神戶大地震,木結構房屋基本沒有收到傷害。
現代木結構房屋抗風壓可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風壓70kg/ ㎡ )。
防火防腐
木材具炭化效應,遇火災時,木表面會形成炭化層,其低傳導性可有效阻止火焰向內蔓延,從而保證整個結構體在很長時間內不受破壞。而鋼結構的極佳熱傳導性會導致整個鋼結構迅速升溫、軟化、掉落 。
木腐菌的生長必須同時具備下列三個條件:木材含水率高于18%;溫度在 2~35°C的范圍內;有氧氣供應。如能去除其中之一,即可防止腐朽。中國有“千年不爛井底木”的古話,是說明木材在水中缺氧而不腐。木結構與人類生活分不開,溫度和氧氣無法排除,只能將木材含水率控制在18%以內,即使其處于干燥狀態,防止木腐菌的侵蝕。而我們建木屋的木材含水率低于12%,很好的保持了木材的防腐,同時,對于經常受潮的木構件,宜采用屬于油類防腐劑的混合防腐油,也稱蒽油,由煤雜酚油(即木材防腐油)和煤焦油配制,遇水不易流失,藥效較長。
木設計靈活,施工期短
結構房屋的施工期大約是傳統房屋的1/4,為開發商提供了最快的資金回籠時間。傳統房屋的施工期是在6-10個月,木結構的施工期是1-2個月,完工時傳統房屋是毛坯房,而木結 構完工時是精裝修的馬上可入住的家。木結構房屋在房型設計方面更靈活,改變結構簡便,不必拘泥于傳統房屋的許多限制條件,從而為開發商適應市場開發新房型提供極大方便.
防潮保暖,延年益壽
木材本身的多細胞結構相對于磚混結構和剛結構的水凝結現象有很好的自動調節功能,具有自動吸濕和去干燥功能。
木材是很好的絕緣體,有低傳導性, 其保溫和御寒性能優異。由于木結構優異的保暖性能,人們可以享受木結構住宅的冬暖夏涼。
同時,木材是最常用的有機建材,不同于磚混結構,沒有氡等放射性元素的污染,同時木材自身釋放芬多精,芬多精具有抗菌效果, 能凈化空氣、降低污染,使呼吸順暢,精神旺盛,能延人的壽命9-11年,這也是為何宇航員返回地球要住進木屋休閑的原因。